时间: 2015-04-07
经济学家汤敏有个设想:如果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课程被大部分印度年轻人掌握了,10年后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印度年轻人都是哈佛或斯坦福毕业的。而我们的青年人才还是传统教育教出来的,怎么跟人家竞争?
如今,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。教育领域中,一场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正悄悄地发生着。没有书本,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;老师上课也不再直接讲授书本知识,而是给出相关任务,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完成……这一幕即将在中山市实验小学“慕课教室”上演。(3月30日南方日报)
这所学校的进行的“慕课联盟”、“翻转课堂”,正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缩影。对此,我们社会各界应该助力,支持打造“智慧教育”,借此推进我们的教育信息化步伐和教育质量的提升。
笔者之所以这样呼吁,是因为总有人对教育创新习惯性地予以否定。有的是习惯了老路和守旧思维方式,总担心新改变会带来后患;有的是不了解,无知便无畏地急于否定一切创新举措;还有的是因为地方财政不足或主事领导个人观念而加以否定。他们常说的理由是,当年一支粉笔也能教出名人名家,你们胡闹个啥?作为一个基础教育研究与管理者,我特别熟悉这类声音,只有苦笑和无奈。
今年全国“两会”,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“互联网+”的概念,深受社会各界尤其是经济界的热议和欢迎,原因就在于它是顺应时代的新政。与国家提出的“大众创业,万众创新”方略一样,是世界潮流和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。有学者将信息化背景下的经济称之为“第三次工业革命”,预示着“第三次教育革命”的到来。教育作为上层建筑决定于经济基础又服务于经济社会,在这样的背景下,教育不可置身事外,也应该考虑“互联网+教育”的问题,这就是教育信息化。
当前,我国各类学校教学设施正逐渐电子化,教育的表现形式开始网络化、在线化、自主化,学习可谓无处不在。教育正进入一个类似“印刷术”革命的大转折时代,作为教育人我们不能故步自封或对“吃螃蟹的人”说三道四。
事实上,国家已经对此早已作出了部署。教育部在2012年3月颁布的《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(2011-2020年)》启动了“三通两平台”建设、数字资源覆盖6万多个农村教学点、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计划……说明教育信息化,已经成为国家教育战略。但我们目前只是起步阶段,主要精力集中在硬件建设领域,而核心的教育信息化理念的转变和技术的普遍使用尚处于探索阶段。
可以预见,教育信息化的到来意味着学校的一次洗牌,谁抢占先机谁就可能最早胜出。这或许是教育的后发优势,其对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然而,教育信息化不是简单地配置设备、开发资源,而是要通过推进教育信息化来促进教育理念、教学模式、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。这里面最关键的是教师育人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提高。因此,教育信息化核心是教师观念的现代化、时代化和教学技术的先进化。
(作者系蒲公英独立评论员)